最近,一个名为“关注疫苗安全”的微信公众号发布谣言,鼓动家长不要给孩子打疫苗。他们声称所有的疫苗都有害,家长如果给孩子打疫苗,孩子就会终身残疾。很多不明真相的家长,看了文章之后留言表示再也不打疫苗了。好在谣言很快就处理了。不过,由此也能看出大家对疫苗的种种疑虑。
接种疫苗是帮助机体产生抵抗相关疾病的能力,关于它的效果,大家常存在三个疑问。
疑问一:打疫苗后一定不会得相应疾病?
解答:世界卫生组织表示,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、最有效的手段,多数疫苗保护率可达到80%以上,但并非100%。由于体质差异等原因,可能导致免疫失败。
但也有大量研究表明,一般情况下,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生相关传染病时,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,临床表现会相对较轻。
疑问二:一次接种能管多久?
解答:研究尚不能证实,疫苗能提供终身的免疫作用。疫苗的“有效期”长短与接种的次数、剂量、接种者的体质以及接种后被感染的机会等多种因素有关。
例如,目前研究表明,全程接种乙肝疫苗成功后,能维持10多年的保护,但通常不能达到终身免疫,应当在体检中注意自己是否仍有抗体,必要时及时补种。
而流感疫苗是针对当年引发流行感冒的病毒制造的,由于每年病毒都会发生变化,且流感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力一般持续1年,因此,每年流行季前接种疫苗,是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。
需要提醒的是,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,是较为严重的疾病,每年在全球导致30万~50万人死亡。大家听到“禽流感”那么害怕,“人流感”也不能掉以轻心。
疑问三:疫苗副作用到底有多大?
解答:现在常用的疫苗都经过临床证实,使用都很安全。接种疫苗后出现的症状,远远轻于其用来预防的疾病。如脊灰能导致瘫痪,麻疹能导致脑炎和眼盲。
一些人在注射疫苗后出现的反应,如胳膊酸痛或轻度发热,通常都是轻微和暂时的。通常发热在38.8 以下,且没有出现严重的红肿、疼痛和硬结,大多能自行减轻,1~2天即可消失。一旦发热高于38.8 ,出现明显的关节痛、肌肉疼痛、皮疹、荨麻疹等症状时,应立即就诊,请医生帮助处理。
提醒:这几类人别“漏打”疫苗
疫苗在人类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很重要。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(简称“美国CDC”)认为它是“保护成人健康的重要一步”。其中,有几类人特别应当及时接种疫苗。
60岁以上人群:肺炎疫苗
由于免疫功能衰退,进入该人群体内的病原体较难被清除,一旦发生感染,症状可能更严重。尤其老人对症状的反应有时不太敏感,一旦发现感染,可能已经比较严重了。
中华预防医学会发布的《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相关疫苗应用技术指南(2012版)》建议60岁以上的人群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。肺炎链球菌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直接传播,除肺炎外,还可能引发脑膜炎、脓胸、心包炎、心内膜炎、腹膜炎、中耳炎、鼻窦炎等多种疾病。
心脏病人:流感疫苗
心脏病、脑卒中等疾病患者,一旦患上流感、肺炎等疾病,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比常人大,还可能造成基础病的恶化。美国CDC公布的数据显示,心脏病患者因流感住院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近3倍。
每年的冬春、夏秋季交替时是流感的高发时节,尤其是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2月。在流行高峰前1个月左右接种流感疫苗,能在未来的一年内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。当然,一年的其他时候也可以遵医嘱接种。
儿童:重视计划免疫
计划免疫是保证儿童健康的大事,建议家长按规定时间,及时为孩子接种疫苗。
除了计划免疫涉及的疫苗,流感疫苗、肺炎疫苗、水痘疫苗等自费疫苗也很重要。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和经济条件,在医生指导下选择。
这三类人应谨慎接种疫苗
哮喘、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患者可咨询医生后接种肺炎疫苗。但三类人应慎重接种疫苗:
-
正在发烧或伴有明显全身不适的急性症状时,应暂缓接种。
-
过敏性体质、支气管哮喘、荨麻疹、血小板性紫癜、有食物过敏史者应慎重接种。
-
以前接种某类疫苗后出现过严重不良反应者,以及重症慢性病患者等也不宜接种相应种类的疫苗。
极少数人接种疫苗后,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等较为严重的问题,通常这类情况发生在接种后30分钟内。因此,接种疫苗后不要急着离开,最好先等待半小时。
此外,疫苗的免疫效果与受种者的身体状况密切相关。接种前后最好不要剧烈运动,接种当天不宜洗澡,避免身体发生应激反应,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,也能预防疫苗接种反应的发生。